【日本餐廳見到「松/竹/梅」套餐,係咩意思?】
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,去日本旅行,某些餐廳例如蟹道樂、鰻魚飯、溫泉旅館的套餐。
他們都會以「松/竹/梅」來分辨不同的套餐。
到底為什麼是「松餐/竹餐/梅餐」?而不是「A餐/B餐/C餐」?
原來,「松/竹/梅」又被稱為「歲寒三友」,是中國傳統文化流傳下來。
「松」樹全年四季保持翠綠,就算在冬天也不會枯萎。
有著「長壽」「 堅毅不屈」之意。
「竹」亦一樣,一年四季也一樣翠綠,加上竹節分明,代表一個人嘅高尚節操。而且竹是畢直往上生長,有「步步高陞」之意。
最後到「梅」,雖然它不會長年開花,但它是春天最早開花的植物。古時亦有人用梅開花來作為春天來臨的指標,有「生生不息」之意。
相信大家去過日本旅行都知道,他們在各方面細節都非常貼心,很多餐廳為了招待不同階級的客人,不論貧窮或富有,於是用「松/竹/梅」代替「豪華餐/高級餐/一般餐」。
大多餐廳都會用松最高級,之後到竹,最後梅…就像冠亞季軍一樣。
但「松/竹/梅」聽起來不會有階級觀念之外,還比喻一個人不論貧富,都可以像「松/竹/梅」擁有高尚節操,堅毅不屈和生生不息的祝福。
香港亦有很多關於「松/竹/梅」的擺設,例如陶瓷器、漆器、織染,但現今已很少機會能看到相關擺設。
以前的人對生活細節非常講究,所以即使殘舊,或跟不上潮流步伐,亦有一種古典味。
就以70年代洋樓為例,很多設計都非常細心,具有特色。
例如北角繼園里,就是香港最早引入升降機設計的洋樓,還有特色「九方格」天窗,九個方格窗子,以天氣來衡量開多少窗,不用一下子全開或全關。
水磨石樓梯扶手,就算要行樓梯,觸摸上去都非常涼快~
現今社會,很多人都知道什麼是「傳統」,但卻不瞭解傳統背後的意思。
就像以前古代文人,會說自己希望像「松/竹/梅」那麼正直高尚。
現在的人只會說很想學Facebook創辨人、想學XXX 般成功創業…
大家都習慣用「一個人」去做目標,
而不是希望自己成為一個「怎樣的人」。